在明朝的历史上,崇祯皇帝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。还不知道的读者,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
乾隆皇帝曾经十分惋惜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,他认为:“明之所以亡国,是因为万历、天启皇帝不理朝政,以致法度废弛。崇祯继位时,“国事已不可为”,他虽然辛苦经营17年,仍不能“补救倾危”,最后以身殉国”。
崇祯皇帝在位期间,做出等等功绩。他铲除了魏忠贤等阉党。并且崇祯作为一位帝王,生活上十分节俭,励精图治。 但实际上明朝的大势已去,积重难返。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,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,但这也让崇祯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,颇有几分无奈。
加速明朝毁灭的原因大致有三个: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;吴三桂投降满清政府;满人集中兵力攻打明朝。在多方势力的围攻之下,最终明朝走向了尽头,崇祯皇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。
崇祯皇帝朱由检虽在位期间,虽勤于政事,厉行节俭,平反冤狱,并铲除阉党,但那个时候明朝内部党争不休,民间又灾害不断,最终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。外部又有后金政权趁势崛起,虎视眈眈,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。
1644年,李自成带领义军攻入北京城,尽管众人劝说崇祯皇帝投降,但是崇祯皇帝果断地拒绝。之后,他将自己的嫔妃以及子女赐死。并且召集百官,说出这样一句话:“诸臣误朕也,国君死社稷,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,一旦弃之,皆为奸臣所误,以至于此。”
之后崇祯皇帝便登上煤山,在一棵歪脖树上上吊自尽,年仅34岁。吊死前曾在自己的衣袍上写了一段话,大致意思就是说,登基17年,虽然自己兢兢业业,勤于政事,然而国运至此,这一切都是奸臣误国,导致最后奸贼攻入京师,自己无颜面对地下祖宗,脱掉衣冠,以发遮面,任凭奸贼处置我的遗体,但请不要伤害百姓。
张廷玉在《明史·卷二十四·本纪第二十四》里曾有详细记载:“朕自登基十七年,虽朕薄德匪躬,上干天怒,然皆诸臣误朕,致逆贼直逼京师。朕死,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,自去冠冕,以发覆面。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。”
崇祯皇帝一生节俭,在生前他并未为自己修建陵墓,那么崇祯皇帝死后,他被埋葬到了哪里?又是谁安葬了他呢?
将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后,李自成的大顺军不多久发现了他的尸体,崇祯帝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,并在东华门示众。
后来又命令属下将崇祯的尸体装入柳木棺内,并为崇祯帝的梓宫刷上红漆,而且还为他换上翼善冠、衮玉及渗金靴。可是连年战乱,当时的财政情况并不允许厚葬崇祯皇帝,这时候省祭官署昌平州吏目赵一桂想到了募捐的办法,他联系到了当地的一些富贵人家,并且成功说服他们捐款,最终崇祯皇帝才得以厚葬。
最后在李自成的命令下,将他合葬在田贵妃的墓中,因为崇祯皇帝生前并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园。
清军入关后,为了笼络明朝遗老,收拢人心,顺治皇帝特意拨出部分银两,按照皇陵的规格为崇祯皇帝装修陵墓。同时,将崇祯的陵墓改为“思陵”,这也是明十三陵之一。
顺治皇帝在改修思陵上曾严旨切责:“思陵作速经营,已奉有旨,该监何得玩泄?冉维肇等姑且不究,著即刻期赴工,先开隧道,其余俟来春报竣。如再延诿,定行重治。”
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思陵改葬终于完成,后来在乾隆年间,又多次修缮。
崇祯皇帝这一生深刻地践行了“天子守国门,君臣死社稷”的宗旨,他志向远大,励精图治,事必亲为。但他既无治国之谋,又无任人之术,再加上执政后期的猜疑,严苛,走到最后,身边已无人可用。
在勤政方面来说,自明太祖之后,整个大明王朝,恐怕也就只有他了。史书称其“鸡鸣而起,夜分不寐,往往焦劳成疾,宫中从无宴乐之事”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93858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